第263章 清廷使者-《南明:重生朱由崧》
第(3/3)页
接连的胜利,让大家对赶走建奴鞑子充满了信心。
黄道周说道:“陛下,秋收后,我们当挟胜提兵北上,彻底的光复神京。”
黄道周的性格可以说是非常刚硬的,这也很符合历史。
黄道周在隆武朝十分窘迫的时期,毅然坚持北伐,结果四战四败,连福建与江西的跨境线都没走出,就被清军灭了。
左懋第摇头反对,“现在还未到北伐的时机,我们在南方坚守,以逸待劳,粮草军需物资运输,靠着江河漕运,这几仗下来,都已耗费国库殆尽。”
“如果跨过黄河北伐,那军需物资致少得翻数倍都不止,我们当建军储仓,囤积满物资,再兴兵北伐。”
黄道周似乎很不认可左懋第的说法,“如今建奴数仗皆败,怎可错过这个挟胜而战的良机。”
朱由崧是认可左懋第的说法的,这个黄道周把北伐太理想化了。
现在秋收税赋都还没出来,刚打完的仗赏功都还没发下去,就要兴兵北伐,士气怎么可能旺盛。
士兵是人,有情绪,又不是机器。
袁继咸赞成打一半留一半,就是把山东或者是陕西先拿过来,对清廷形成左右夹持之势。
朱由崧说道,“这样吧,先把将士们的军功赏赐统计发了,至于兴兵北伐一事,秋税没到,也急不来,咱们多听取前线阎应元和朱大典的意见。”
明朝自从以文御武后,军事上很多都是文人说了算,朱由崧觉得这是很不可取的。
打仗最起码得结合前线带兵武将的态度和意见才是吧。
朱由崧看向钱谦益,说道,
“现在还有一个当务之急,就是稳定人心,科举考试不能再拖了,你们先去商量一下。”
几位阁臣齐齐应道,“遵旨。”
这时北方清廷派来了一支使团到了应天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