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0章 大明水师-《南明:重生朱由崧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只要把建奴鞑子赶走,那时他自有一套办法让大明水师维持下去。

      以往明朝的官方远洋活动,既不是为了殖民他国,也不是为了贸易经商,更不是为了开拓商路。

      仅仅是为了政治目的,也许顺带维护下朝贡体系。

      一项科技,从无到有,可以剽窃,购买,模仿,逆向工程。

      但如果要推进这项科技继续发展,靠前面这些是没用的,要有一个正向循环,就必须要能获利反哺。

      当然如果政治目的足够大,明朝财政拨款持续投入也不是不可以,但这个资金利用率很低,类似后世中国研究半导体吧,也很难保持优势,领先更是无从谈起了。

      所以将来大明水师远洋的目的是要改变的,当然,现在说那些都扯远了。

      朱由崧又带着人上了船坞中的一艘大福船,亲自感受了一下。

      现在这种大福船用来对付建奴鞑子是没什么问题的,但是将来要出海争霸,就有着不小的短板了。

      福船作为战船使用是没问题的,但是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的战船。

      《筹海图篇》记载,在水战中“贼若方舟为阵,亦可用其小者。但放时,火力向前,船震动而倒缩,无不裂而沉者,须另以木筏载而用之可也。”

      也就是说,大明战船上的火炮,没办法克制后座力的问题。

      而欧洲的战船已经开始应用很先进的技术了,无论是舰载火炮数量,还是人员搭配,都已经超越明朝。

      1637年,荷兰拥有了制造排水量高达1500吨、装有100门大炮的三层甲板的战舰“海上君主”号的能力。

      到1644年,荷兰拥有1000多艘各类船只作为战舰保护商业顺畅,1000多艘大型商船进行海上贸易,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于捕鱼业和内陆运输业,并拥有8万多名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水手。

      而大明自郑和下西洋过后,技术不仅没有长进,反而开始倒退。

    
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